(相關資料圖)
11月11日,新華社聚焦報道中信泰富能源首個集中式農光互補項目——桐廬79.7MW/100.8MWp農光互補共富示范項目(一期)成功并網發電,形成光伏發電和種植一體化的循環經濟產業,直接拉動當地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,為丘陵地區提供了“生態優先、農光共贏”的可持續發展方案。
航拍農光互補共富示范項目(圖片來源:新華社)
在光伏組件下生長的茶樹(圖片來源:新華社)
原文如下:
11月8日,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合村鄉,采用山地柔性支架集中式光伏項目——桐廬79.7MW/100.8MWp農光互補共富示范項目(一期)成功并網發電。
“農光互補”高效利用土地資源,實現生態種植與光伏發電協同發展。在沿山勢鋪成的“藍色能源帶”光伏組件下,原生態植物與茶樹等耐陰經濟作物共生,既實現“一地兩用”的土地立體利用,又通過植被覆蓋減少山地生態擾動,形成光伏發電和種植一體化的循環經濟產業。
該項目僅使用園地建設,嚴守生態紅線。同時,針對浙南地區地形復雜、生態敏感等情況,項目創新采用無人機集群吊裝與高強度預應力柔性支架系統,實現“零便道”施工,通過2米以上凈空設計、17.5米跨度支架結構,為作物生長與農事作業預留充足空間,土地利用率較傳統模式提升30%以上,創新破解了“生態保護與能源利用”的核心矛盾。項目總投資達4.3億元,投用后將為當地帶來年均數百萬元穩定稅收,形成“土地租金+務工收入+分紅”增收鏈,直接拉動當地村集體經濟增收。
在“雙碳”與鄉村振興融合背景下,該項目采用“板上發電、板下種植、集體受益、農民增收”模式,為華東丘陵新能源開發提供“生態優先、農光共贏”方案。據了解,項目預計年均發電1.1億千瓦時,節約標準煤1.35萬噸、減排二氧化碳3.54萬噸,相當于種29.5萬棵樹。項目優先保障當地用電,余電接入華東電網,預計可滿足5萬戶家庭年用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