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吞吞
摘掉手表,換上手術衣,消毒,刷門禁,護士正從冰箱里取出母乳。這間病房里沒有床,只有一排透明的暖箱。
江浩然掃視了一圈,「原來十臺呼吸機長期處于工作狀態,現在一共也就用到四五臺?!?/p>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寒冬的冷風,也吹進了新生兒科病房。
入院患兒腰斬,每月少賺 2000 塊
自 2016 年以來,我國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。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,2022 年全年出生人口 956 萬人,人口出生率為 6.77‰;死亡人口 1041 萬人,人口死亡率為 7.37‰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-0.60‰,這是 61 年以來我國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。
2013~2021 年我國人口出生率、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變化
圖源:國家統計局
產科最先真切地感知到了這一變化。不少醫院的年分娩量下降近 50%,大醫院的產科也從以往的一床難求,變成了「搶病人」。
分娩的胎兒中,有一定比例的孩子可能存在高危情況。作為下游科室,當產房里少了幾聲啼哭,新生兒科的病房顯得愈發安靜。
杜琮是中部地區某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的醫生,負責新生兒初篩、健康體格檢查、疫苗接種等工作。從科室每月的統計數據里,杜琮明顯感覺到,新生兒的數量越來越少了,「之前每月登記的新生兒大約 300 多人,現在也就 100~200 左右;來體檢、接種疫苗的新生兒平均每天少了 5 個?!?/p>
門診處理不了的高?;純?,杜琮會轉接至新生兒重癥監護單元(NICU),從 NICU 出院的患兒,也由杜琮負責后續管理。從保健到臨床,寒風吹過,一路靜悄悄?!附衲昵叭齻€月,我們 NICU 的病人基本上只有個位數?!?/strong>
江浩然在西南某醫院工作,2022 年,科室每月收治病人數波動大約在 80~100,「今年到現在為止,每月收治病人大約只有 40~50」。東南沿海,華東地區某婦幼保健院的董向陽也感覺到,和 2016 年相比,新生兒科病區收治的患者數量下降了近 50%。
圖源:視覺中國
從剛出生到 28 天屬于新生兒范疇,新生兒期死亡率約占嬰兒死亡率的 2/3, 常見病因有早產/低出生體重、出生窒息、嚴重感染、各種發育畸形等,其中早產兒的死亡率近20%,全球每年有超過100萬的新生兒因早產相關并發癥死亡。
作為高危產婦的重要依托,產婦分娩的時間不確定,新生兒的病情也可謂瞬息萬變。北方某一線城市的沈靜說,「病房里常常有 600~700g 的早產兒,情況危重的孩子占整個病房的 1/4~1/3,在新生兒科工作的壓力并不小?!?/p>
來自東北的李樂心醫生覺得,新生兒科就像是兒科里的特種兵,「一個幾百克的孩子,不僅要讓他能夠活下來,而且要保證預后良好,沒有腦出血、腦癱等風險?!?/p>
2000 年,我國新生兒死亡率 22.8 ‰,到 2019 年已經下降至 3.5‰。近幾年,「珍貴兒」越來越多,李樂心說,「有的媽媽懷孕困難,做了幾次試管才有一個寶寶,即使早產、面臨孩子可能不健康的風險,也想保住這個生命?!?/p>
當收治患兒數量減少,科室整體收入下降,落回到醫生頭上的績效、獎金也跟著降低。杜琮粗略估算了一下,去年下半年,自己的工資平均每個月減少了 2000 元。
另一方面,新生兒病區包括新生兒病房和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,在大部分醫院,由于科室人手有限,夜班通常是由值班醫生同時兼顧。由于新生兒的特殊性,新生兒病區均是無陪護病房,患兒醫療、護理和生活上的服務都由醫護人員和護理人員承擔。工作壓力之下,收入并不可觀,江浩然所在醫院,護理組的離職率很高。
在浙江工作的馮春也有同樣的感受,近幾年新生兒科有同事辭職,也有一些轉崗到了本院的行政后勤工作;杜琮的同事則離開當地,轉向北上廣尋求發展。
但與此同時,招聘依然困難。杜琮所在地區新建了一家市級兒童醫院,開放招聘很久,但直到近期快要完工開診,實際到崗的醫生也并不多。這其中,兒科、新生兒科的醫生就更少了。江浩然所在醫院每年也都會設置兒科、新生兒科招聘醫師,「但基本很難招到新人」。
基層合并科室,大三甲向重癥發展
而對沈靜來說,「寒冬」是一個稍顯遙遠的故事。作為當地等級較高的婦幼保健院,沈靜每天仍要收 5~8 個患兒進病房,病人的數量沒有任何降幅。
同樣在一線城市婦保工作的李樂心也注意到,由于周邊縣區甚至更偏遠地區的危重產婦都轉入本院的產科待產,產科病房一如既往地滿床,新生兒科的患者也和往常并無二致。
整體分娩量下降,當病人向上轉診加強,基層醫院的產科留不住病人,更遑論新生兒科。
李樂心這段時間正在對口支援下級醫院,由于患者數量寥寥,該院的新生兒科已經和普通兒科合并?!覆∏檩^重的患者,可能就會選擇來我們醫院,或者比我們級別更高的醫院,下級醫院的新生兒科面臨著留不住患者的情況。」
杜琮也觀察到,當地的縣級醫院由于病源減少,新生兒科并入普兒。「科室合并之后,用不到那么多醫生,多出來的醫生又只能轉崗去其他科室。」
2009 年,原國家衛生部印發的《新生兒病室建設與管理指南(試行)》中要求,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應當在兒科病房內設置新生兒病室;新生兒病室應當設置在相對獨立的區域,接近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。三級醫院評審標準中也對新生兒管理做了單獨規定。
2018 年,國家衛健委發布《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與管理指南》,要求原則上所有的?。▍^、市)、市(地、州)、縣(市、區)行政區域應當至少設立 1 個服務能力不低于相應層級的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。
圖源:國家衛健委
在科室建設的要求和醫院評級的期待下,一批新生兒科從那時開始建立,而當科室建設基本成型,寒冬之下,醫生們卻發現舉步維艱。
從科室收益的角度來看,兒科本來就是相對薄利的科室。取消藥品加成后,公立醫院的補償僅來自于醫療服務和政府補貼。具體到新生兒科,新生兒常見病需要的無外乎血常規、生化、胸片、CT 等檢查,在杜琮看來,這些檢查費「和其他科室相比就是兒戲」。
檢查費用之外,由于更高的無菌要求、更特殊的照料及操作,護理費是新生兒科收入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
而新生兒病種相對單一,除了早產兒住院時長比較久之外,普通的感染、低血糖的患兒住院周期通常在一周以內。住院治療天數短,護理費的收入并不足以彌補科室收入微薄的現狀。
當收治的患兒數量滑落,不少醫院開始了從量到質的轉變,大三甲更傾向于往重癥、亞??频确较驅6匕l展。江浩然所在醫院近幾年轉型診治危重病人,尤其是超早產兒。
相對而言,NICU 收治的患兒病情較重,需要的護理和操作都更加精細,帶來的收益相對更高。董向陽認為,一個發展較好的新生兒重癥單元能夠帶來相對可觀的收入,「如果只有普通的新生兒門診,針對常見的黃疸或者感染、腹瀉等輕癥,那這樣的科室很有可能是要虧損的。」
但另一方面,NICU 的發展也需要前期投入暖箱、呼吸機、床旁胸片等耗材,在病源有限的情況下,投入是否能得到回報還未可知。
杜琮所在地區,由于普兒科相關疾病的患兒減少,醫院轉向發展亞???,「比如小兒消化道異物的處理,在整個嬰兒發育過程中,像這樣的意外傷害可能比較多。一旦發生在嬰兒身上,處理起來相對費用也比較高。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可能已經比較成熟,我們二三線城市剛開始慢慢轉型。」
馮春覺得,隨著生育率的下降,新生兒科也許會越來越困難,「未來資源可能更加集中在當地區域的大型三甲醫院,而縣域級醫院更多的起到保健的作用。」
文中 江浩然、杜琮、董向陽、沈靜、李樂心、馮春 均為化名
致謝:本文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郭艷霞 專業審核
策劃:yuu. | 監制:gyouza
題圖來源:視覺中國